15歲“黑戶”少年終圓戶口夢
崇仁縣公安局民警4個月奔波幫扶暖人心
來源: 新法治報·贛法云客戶端 | 日期: 2025年09月12日 | 制作: 聶琪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7870
“我終于有身份證明,可以繼續(xù)讀書了!”9月8日,在崇仁縣公安局郭圩派出所(以下簡稱“郭圩派出所”)綜合服務(wù)窗口,15歲的小睿(化名)從戶籍民警手中接過居民戶口簿,將上面的內(nèi)容看了一遍又一遍。這份遲來15年的身份認可,背后是一段民警歷時4個月、輾轉(zhuǎn)多地多部門的暖心幫扶故事。
上門走訪發(fā)現(xiàn)“黑戶”少年
今年5月,郭圩派出所民警楊平在開展“百萬警進千萬家”活動時,發(fā)現(xiàn)15歲的少年小睿竟然一直沒有戶口。經(jīng)耐心詢問得知,小睿的父親因個人原因長期在外地,其母親在小睿1歲時便離家出走了,從此杳無音信。
小睿一直由年邁的表姨公、表姨婆撫養(yǎng)長大。因缺乏關(guān)鍵的出生證明等材料,小睿的落戶事宜遲遲未能辦理。沒有戶口的他無法正常享受社會福利,只能在鎮(zhèn)上的中學(xué)借讀。
“小睿吃百家飯長大,很乖,學(xué)習(xí)成績也好,不能耽誤了他的前途啊!”老人拉著楊平的手,希望民警幫忙在孩子中考前將身份證明辦下來。
“孩子的未來不能等,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。”楊平將情況向單位匯報后,郭圩派出所高度重視,安排民警首先將戶口補錄的材料上報至崇仁縣公安局戶政部門。核實相關(guān)情況后,戶政部門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導(dǎo)。
奔波4個月尋找出生信息
有了政策指導(dǎo)后,最關(guān)鍵的是補齊落戶所需的證明材料。由于時間久遠,小睿的出生情況核實難度非常大。民警多次前往小睿出生的縣中醫(yī)院,翻查15年前的原始檔案記錄,并積極與縣衛(wèi)生健康委等部門溝通協(xié)調(diào),可一無所獲。
“難就難在小睿的出生沒有任何記錄。”楊平告訴記者,辦理戶口必須要有出生證明,或者能夠明確證明其出生日期的材料。楊平找到小睿的父親,為父子倆辦理了親子鑒定。此外,還深入小睿居住的村莊,走訪了其親屬、鄰居、村干部等10余名知情人士,分別制作了詢問筆錄。據(jù)了解,小睿在1周歲時,親戚曾為其辦過周歲宴,多方信息都指向同一個日期。
這些證據(jù)還不夠。楊平想到村里往往有族譜,可作為一項重要的書面證據(jù)。他立即聯(lián)系村干部,前往小睿老家祠堂調(diào)取了記錄其出生日期的族譜,最終形成了完整、嚴謹?shù)淖C據(jù)鏈條,證明了小睿出生信息等情況。
在收集齊所有申報材料后,民警迅速為其整理提交補錄戶口申請。最終,小睿成功辦理了落戶手續(xù)。歷時4個月,當民警將印著小睿名字的居民戶口簿交到小睿手上時,所有參與此事的工作人員都倍感欣慰。
“孩子終于有了身份!”楊平感慨,小睿在遠親們的照顧下長大,能保持不錯的學(xué)習(xí)成績和良好的品德,有機會繼續(xù)讀書、擁有新人生,一切努力都值得。
就在拿到居民戶口簿的當日,小睿一家將一面錦旗送到郭圩派出所民警手中,感謝民警的辛勤付出。(黃育彬 傅斯瑤 記者程呈)
編輯:何山
校對:王小明
審核:朱葉